培正教育集團成立,要打破擇校,把學生從幼兒園到高中15年一貫制教到底!近日,廣州名校這樣的教育改革雄心壯舉引起了社會極大的關註。
  假如成立教育集團真的能緩解“擇校熱”,這對家長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解脫。但這樣的改革,需要衝破當前很多道體制關卡,並且在回應社會的諸多質疑的同時,還得保證自己的教育質量一路向上,否則老百姓並不買賬。
  A 破擇校“魔咒”,校長的願望很強烈
  培正教育集團理事長、培正中學校長呂超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,談了很多他對教育的思考。
  看得出,他對擇校深惡痛絕,不想讓學生從小就生活在擇校的魔咒中,所以想利用成立教育集團的管理模式,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。“擇校追求的是教育資源,教育資源不均衡,學校的質量就不均衡”。
  呂校長還談到美國K12和港澳台的教育,他很推崇那種學生隨處都可以找到理想學校的狀態,而無須像中國的家長那樣糾結於讀哪所學校好;他還贊嘆同一血緣關係的香港和澳門的培正學校的學生,從小不用擇校,但也同樣很優秀。在他看來,學校文化的傳承比知識傳授對人的成長影響更大。
  反觀我們當前的教育,他認為,把好的學生集中在某一個學校,該校就成了名校,但卻把教不好的學生“踢”給別人,這樣的做法很無良。“教育應該有教無類,每個學生的起點是差不多的,學校應該把每個學生都教好。”他還指責現在是教育選學生,而非學生選學校。
  正因為有這樣的視野和信仰,呂超想讓培正承擔起學生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教育,讓他們從小做一個學校文化根植於心靈的“培正人”。
  B 貫通“幼小中”,打破體制壁壘是難題
  這樣的願望看上去很美,不過估計操作起來有難度。首先,目前來看,全國上下15年一貫制的學校並不多。幼兒園不屬於義務教育,幼小直升目前沒有政策支持。小升初實行電腦派位或對口直升,初中升高中必須通過中考,這樣的招生制度基本已成常規。
  培正要打通“幼小中”三級升學招生通道,必須首先打破體制的堡壘。要知道,在我們的國情下,學校必須聽從於教育局,而教育局必須遵照國家政策。上級不批文,下級就動不了。
  不過,也不排除成功的可能性。因為近年來全國各地正在興起12年一貫制辦學,即將小學和中學教育貫穿起來,在北京、成都等城市都有類似的做法。好處在於產生教育的一體化和規模集聚效應。讓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,相繼完成小學至中學教育,其間不間斷、不選拔,一貫制地接受學校教育。
  培正中學目前可以試水的就是讓小升初實現直升,只要不涉及考試和選拔,這是政策所允許的。至於初中升高中,可能還只能通過中考來獲取生源。
  C “5+4”學制,無縫對接會否變超前教育?
  培正教育集團的設想中,未來小學、初中將推行“5+4”學制,即小學5年、初中4年。“小學讀完5年級之後,6年級是初中的預備年級,由小學和中學共同管理。至於幼小銜接,可能將幼兒園的大班就作為小學一年級的銜接班。”
  這樣的無縫銜接,可能是只有集團化才能做到,但它是否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,很值得商榷。因為換一種說法,這可能是一種超前教育,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學習負擔,比如幼兒園大班可能就得教小學的知識,小學就先學初中的內容。
  而在當前仍是高考指揮棒的教育環境下,學校為了集團的整體教學成果顯著,會不會把高考壓力下移到低年級,這也是眾人所擔心的。
  D 名校集團化,掐尖和斂財都不應是目的
  此外,儘管呂超強調對學生有教無類,但很多人還是認為名校成立教育集團就是為了壟斷生源。的確,生源確實是學校的命根。呂超也擔心讓學生自由選擇的過程中,不幸出現“尖子生走了,差生留下來”的狀況,這樣的風險將是極其恐怖的。
  不過,認真琢磨“壟斷生源”的說法,貌似理由不太充分。因為目前的教育政策並沒有限定學生不能自由流動。小升初有多種途徑可以選擇升學,中考也有不少志願可以填報。反而是有一種可能,學校辦得好,學生自然會一路選擇你,那就是學生情有獨鐘了。而如果學校辦得太爛,學生還是會選擇甩手走人,跳到其他好的學校去,教育集團是不能強制留人的。當然不排除有些教育集團會用一些看不見的手段“掐尖”。
  為了緩解“擇校熱”,現在國家已經使出了很多辦法,集團化辦學是其中之一,這是不是最好的辦法,目前尚無結論。不過,必須提醒的是,集團化不能是“名校俱樂部”內部的游戲,不能光顧著集團內部而忘記了自己的光榮使命——幫助弱校發展壯大;集團化也不能是學校商業化斂財的手段,否則就會像“名校辦民校”一樣落得被叫停的下場。
  ?編輯:冉丹  (原標題:集團化無縫對接 不能變超前教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q06cqgn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